用”参考学”来选购普洱茶(完整版)/潘俊宏原创

用"参考学"来选购普洱茶(完整版)/潘俊宏原创 Life tea | 生活禪茶  选购 潘俊宏 普洱茶 完整版 参考 原创   [ 潘俊宏 Arttopan -艺术家 artist ]

用”参考学”来选购普洱茶(完整版)/潘俊宏原创


普洱茶的市场已经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其中也有良莠不齐的普洱茶进入市场。在众多的茶中,如何去选购普洱茶,以什么样的角度去选,很多朋友不太清楚。借此归纳整理出我目前所知的一些条理,去除迷思,才不会增加不必要金饯去购买不等值的普洱茶,也不要买了一个故事,在喝包装纸。要弄清楚普洱茶的真味,只有通过不断品饮各式普洱茶,或选两种相似的普洱茶来不断”斗茶” ,比较出其中的差异性。最后才能回归到个人的需求,来决定那种普洱茶适合自己,那才是您心目中的好茶。在这把我的经验整理了一下,供大家参考用。  
一。茶的厂家是参考
茶的生产厂家,很多人是以大厂为优先考虑,这个方式在大部份的情况下,或许是可以适用。但其他要考虑的部份是:
1.看到大厂家的名字在包装上,要考虑的是否为仿品。
2.大厂货并不是所有的茶都是好的, 也不等同于是传统工序制作或乔木茶菁等,其中还是有优劣之分,同款茶又有批次不同的口味差异。
3.小厂也会有做出好茶的作品。只依大厂来挑茶,有可能会错失一些好茶。
4.大厂的茶生产量太大,最后有可能降低了茶的内质,来应市场上的需求。
5.收藏存放不良的茶,再有名的厂家也没有用。
6.广义的普洱茶,也有云南的茶菁被运到四川或广州等地,再压制的普洱茶,如广云贡茶。
7.借由老字号品牌的厂家,有的是传承,有的是再创,创新出来的茶,还是新茶,不等同老茶,也不等同价值。
 
二。茶的年份是参考
茶的年份只是价值的参考,原因如下:
1.收藏存放不良的茶,再老也没有用。
2.年份老,收藏过程也没问题,但是茶的本身内质不好,茶的价值也不会太高。
3.年份相同的生茶及熟茶(渥堆过的茶)相比,口感上渥堆熟茶可能会比生茶好,但在后续的陈化变化性不大,有的生茶的价值会超过渥堆熟茶。
4.年份有可能是入仓或作手过,卖的人过度虚报茶的年份,或者卖的人不懂分辨。
 
三.茶的名称是参考
1.上面写野生乔木或是100%纯料等字词,都是参考,有可能拼配过,拼配也不一定不好.
2.上面写甲级、特级、一级、典藏品或XX奖,都是参考,要看陈化的好坏,在茶汤入口后才能判断.
3.班禅紧茶,不是班禅做的茶。
4.73厚砖,不是1973年做的茶,是该配方开始使用的年份。类似此的茶品名称很多,同理。
5.糯香普洱茶、茉莉普洱茶等,加入香味的普洱茶不是原味。先要了解普洱茶生熟茶的几种原味的香气名称,才能判断。例如73枣香砖或参香砖等,都是普洱茶的味道之一。
6.减肥普洱茶,有的加入其他配方,味道会有所不同。选用原料太差或个人体质不同,也不是喝了一定会减肥。
7.号称文革砖,不一定是文革时期做的,有可能是现代仿制。
8.宫廷散茶、白针金莲、金芽或白毫等名号,是以茶菁的外观来命名,不等同茶的内质是否优越,要喝了才知道。
 
四。茶的包装是参考
包装的真伪及美观设计,不能做为茶的品质依据:
1.老茶包装的真伪辨识方法,在遇到用原来“真品的老包装纸”,里面被换置不同的茶品,这时候包装的真伪辨识是无效的。
2.香港早期入仓的老茶,有些会把外包装褪去,加速陈化,再包回去的时候被错置,里面的茶还是真品老茶。
3.“当代仿当代”的茶,陈化至今它还是老茶。“现代仿当代”及“现代仿现代”的茶,不一定不是普洱茶,有品质上的差异区别。
4.上面染有茶油渍也是参考。过度入仓茶的包装会发黄或大量茶油渍。
5.用旧式翻版机可翻印所有的包装图案,或用老(棉)纸来印,只以纸材来判断不可靠。
6.棉纸被虫蚀,不一定是老茶,有可能存放的环境不佳,加速被虫吃蚀。
7.精美的包装美观设计,对於好的茶是有加分作用。对於不好的茶义意不大,除非当成个人收集普洱茶的包装纸嗜好。
8.定制品的包装不易比对, 一般而言,定制品会比量产化的茶品优良,但也只有在试茶后才能判断茶的品质。
9.有真品老茶换新包装,早期老茶外包装巳经被虫蚀破损严重,商人重新印刷包装,增加卖相。
10.有真品老茶无包装,早期出口马来西亚的茶不能有中文,所以无外包、无内票、无内飞,不可考,只能以茶汤入口才能来判断年份或山头.
 
五。茶的大票是参考
同第四点,可以被仿制或故意错置。
 
六。茶的内票是参考
同第四点,可以被仿制或故意错置。
 
七。茶的内飞是参考
1.同第四点,可以被仿制。但是由于它是在成型蒸压时被置入,不容易被故意错置。
2.内飞纸张的新旧及上面染有茶油渍也是参考。过度入仓茶的内飞也会发黄或大量茶油渍。
 
八。茶的唛号是参考
1.唛号不代表年份,只是该配方开始使用的年份。茶厂会用过去的唛号重新出品新茶。详细唛号说明请参阅具他文章,在此不冗述。
2.唛号只是一个代号,不等同茶的品质优劣,就算是同唛号、同年份的茶,置在不同处,茶汤味道可能有差异。
 
九。茶的茶菁是参考
1.茶的外表有的做洒面,有的没有,还有的正反面皆作洒面,不可以表面美观性来取茶,同时洒面不一定是以细嫩茶菁来做,也有以美观的粗壮茶菁来呈现。有两种情况要判别:一者是为了茶的口味来调合拼配,二者是做表面功夫,茶饼中间夹著许多低劣的茶菁,来欺瞒消费者。
2.纯料及拼配的茶菁设有绝对的优劣之别,要入口试喝来判别。例如勐海厂的茶擅长拼配,时间也证明了茶品。
3.拼配的手法很多,不同级数的茶菁拼配,不同山头的拼配,不同季节采摘的茶菁拼配,乔木拼台地,晒菁拼烘菁,老茶菁拼新茶菁,熟茶拼生茶等,其中有各有优点,但以个人的需求来决定。
4.细嫩的茶菁不是好茶的绝对标准,许多老茶饼上看不到细嫩的茶菁,反而茶梗多,茶汤中很多的甜味是来自於“茶梗”.
5.野生茶菁、古茶园茶菁、乔木茶菁及台地茶菁,各有优点,以个人的需求来决定。
6.晒菁及烘菁等工序,各有优点,以个人的需求来决定。
7.广义的普洱茶,有大、中、小叶种的茶菁,不能以见到的茶菁或叶底叶片大小来论断是那一叶种,大叶种的嫩叶,也不大。相对的,很多老茶都是小叶种。大、中、小叶种也各有优点,以个人的需求来决定。
8.广义的普洱茶,也有其他茶菁,如泰国茶菁、北越茶菁或缅甸茶菁等制成的茶,也是普洱茶,有些人不认同。
9.季节性所采摘的茶菁,以普洱茶而言意义不大,不须过度强调春尖的茶,也很难考证.重点是茶的内质。这与其他品种的茶在概念上不同。
10.滇红与滇绿不等同普洱茶,但是鲜茶叶是一样,制作工序不同,味道也不同。
11.好的茶菁如果存放不当或制作不当,也会使好茶变劣茶,所以嫩度高的茶菁有时不等於好茶。
12.生茶、渥堆熟茶、陈化的后熟(生)茶及陈化的渥堆熟茶,各有优点,以个人的需求来决定。
13.不能以茶区或茶山的不同,来分别对茶菁的优劣做评断,各有优点,以个人的需求来决定。
14.茶菁是乾仓或湿仓存放,有时用看的是看不出来,要闻一下茶乾或冲泡之后的叶底味道来判断,陈味与过度湿仓的霉味是有所不同。干仓或湿仓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别,懂的收藏及运用,才能陈化出好茶。不懂的人,过度干燥也是不利茶的陈化。干仓并非指干燥的仓库,而是指干净的仓库。
 
十。茶的外型是参考
1.有些老茶饼也会因为时间久,水份排出后,在条索之间产生空隙,茶饼边缘有条索松脱现象,外型不美.
2.老铁饼或过度紧压的老茶砖等,条索松脱现象是不会发生的。如果边缘条索松脱现象,可能是有问题.
3.过度紧压的茶,如果保存不当,水份无法排出,内部会”烧心”,闷成糊状,从外型看不出来,要拨开茶的中心来查看。
4.手工石模、木模压制出来的茶,外形厚薄不均,形状不工整,不一定是不好。
5.老茶饼的外型少有像是现代机械压制新茶一样端正平滑,且又厚薄一致,整体看来漂亮。除非是铁饼或过度紧压的老茶砖等。
6.不能说饼茶比沱茶好、砖茶比饼茶好…等,以外型来比较口味。外型相同,厂家不同或茶菁不同,味道也不同。外型在收藏上要注意的方式略有不同。
7.散茶是比较容易被作手,加料或加速陈化是很容易的,这是要注意的事。
 
十一。茶的异物是参考
1.普洱茶未进入完全自动化生产,茶中有杂物是难免的。
2.有稻谷、小石块或竹片等异物,有可能是在晒菁时飞入茶菁,但不能只依此来判断绝对是晒菁。
3.大厂不是一定就没有这些异物在茶乾之中。产量越大,向来自各地茶农收购的茶菁太多,品管不易。
 
十二。茶的茶汤是参考
1.茶汤的颜色深浅,不是年份的依据,30年左右的后熟老茶与新制渥堆熟茶的汤色相近。
2.茶汤的颜色深浅,不是味道的优劣的依据,要入口后才能评断。
3.茶汤的颜色透亮度,不是味道的优劣的依据,要入口后才能评断。
4.新制生茶及渥堆熟茶会略为不透亮,但不是非常混浊不清,如果非常混浊不清则为劣茶。
5.冲泡的水温、浸泡时间是影响茶汤颜色深浅的主因。相对的会影响味道的感受。
6.有些新制的生茶,茶汤较为苦涩,但是苦涩能在几分钟后化掉,变成生津、回甘或回甜,就是好茶。
7.优良的老茶及做工优良的渥堆熟茶,在泡了十几泡之后,茶汤颜色会变淡,口味也会有丰富的转变,会更甜或有生命力的鲜感。
 
十三。茶的价格是参考
1.老茶的价格太宜便,最有可能是假茶,除非对方急著脱手。相对的假茶也会定价与老茶相同的情况。很少好茶低价待售,收藏家要高价购买好茶而求不得。
2.市场需求变化,如SARS风暴等或供不应求,价格会下跌或上涨的波动。真品老茶则比较不受影响,只会上涨。
3.新茶的价格是依市场的“需求量”及“产量”来决定。老茶的价格是视“剩馀量”及“陈放品质”来决定。
4.普洱茶是依每个人的需求及经济能力来决定买多少价位的茶,是供应普罗大众,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价格空间及差距很大,是综合考量后的个人认定的价值感都有不同。
 
<总结>

以上是略举纲要,并非绝对标准,细节更需要经由实际品茶体验才能更了解。
只有开汤试茶,来观叶底,在入口之后才能去评判它—人说话不算数,让茶自己告诉您.
有时,现在这个评判又不等於将来的评判—普洱茶会经过时间及空间来转化味道.

同样的一饼茶,现在喝觉得”不好”,过一段时间喝可能觉得”好”,也可能”更难喝”—转化之中变数太多,要懂如何收藏,加上不可预期的造化.
茶存放在不同季节中,有茶性强弱之别—普洱茶是一种生命体,会随季节、温度、湿度而改变.
茶喝在口中,也有心境之别,而影响喝茶的味道—以平常的心态去品味杯中的甘苦,忘却物我!深得其真髓!
最後才会得到您心目中普洱茶的价值参考—也有可能是”无价”.
————————————————
以上意见如有偏差之处,敬请茶友不吝指正。作者/潘俊宏 2006。12。28

Something is wrong.
Instagram token error.
1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4 +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