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普洱-普洱茶起源/转载 印象民族”治环”的BLOG

一是除了六大茶山之外,不仅还有分散的产区,甚至还有主产区,比如澜沧景迈千年万亩人工栽培型古茶林,距今已有千年种茶的历史,这么大规模的古茶林在六大茶山中就未见其名。

二是除了六大茶山之外,还有更大生产普洱茶叶的范围,清《普洱府志》记载:“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当时年产茶8万担,仅公元1661年从普洱运往西藏的茶叶就达5万担,古六大茶山的范围也无需用八百里来匡定。而受古代的生产水平、人口密度,古六大茶山怎么也产不了年8万担,也没有那么多劳动力。要达到“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的生产规模,就是集中了当时普洱府所辖宁洱县、思茅厅、威远厅、他郎厅、车里宣慰司一县三厅一司的生产能力才可能做到。因此,“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的范围,是今思茅全境和周边地区,只有这一范围也才能达到清代“年产普洱茶8万担”的生产能力。

三是普洱境内及邻近区域同样有着悠久的茶山种植史。根据众多茶叶工作者的调查,思茅所辖的7个县,有29处野生茶树群落,总面积约7万亩。已发现并经专家验证的镇沅县九甲乡千家寨2700余年野生古茶树,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野生古茶树王。普洱位于中国云南西南边陲,这里山峦起伏,溪涧纵横,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具有得天独厚发展茶叶种植的条件。普洱境内及邻近几个县(景东、景谷、镇沅、澜沧、江城等)野生古茶树、过渡型古茶树和栽培型或接近栽培型古茶树、古茶林普遍分布。普洱县有困卢山、板山两棵千年野生古茶树;澜沧邦崴有千年过渡型古茶树;景东花山、景谷秧塔、普洱困卢山都有400多年的栽培型古茶树;澜沧景迈芒景千年栽培型万亩古茶园更是被国内外专家称为栽培型古茶树的博物馆,这些都是普洱地域有着悠久的较大规模的茶叶种植史的活佐证。说明在普洱茶的发展和兴盛进程中,今普洱县及周边地区一直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同时,普洱府产茶的历史也是有据可考的。据《茶王赋》记载:普洱贡茶首推西门山茶,西门山亦称普洱山、天壁山。史料云:“普洱山在云南宁洱县境,山产茶性温味香,异于他产,名普洱茶”,道府官员用以入贡,称为“众茶之冠”。此外,位居第二的是板山茶,此处原是满山茶林,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板山茶农不堪官府压榨,揭竿反抗,后清政府派清军血洗板山,板山茶农被清军镇压,茶树也被砍光。以后普洱茶农便以茶叶加工和集散为主,因为加工和贸易能获得更高的利润,普洱茶的原料生产便向周围其他地方转移,可见普洱茶不产于普洱之说是不能成立的。普洱茶的生产范围应该是包括普洱及六大茶山的广大地域。

普洱茶,源于清朝设普洱府而列为贡茶,并在此后有更大发展。《普洱建置历史沿革》载,古普洱地方至元朝未独立设府也无“普洱”地名。到明朝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起用“普耳”为名。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20年)改称“普洱”。清朝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普洱设元江分府,管辖思茅、普洱等13个版纳。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实施“改土归流”后设置普洱府(府台驻今普洱县城)。那么,哪些地方属于古普洱府辖地呢?据《新编云南地州市县情》中记述:“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置普洱府,领1县3厅1司,即宁洱县(今普洱县)、思茅厅(今翠云区)、威远厅(今景谷)、他郎厅(今墨江县)、车里宣慰司(今西双版纳州);乾隆、道光、光绪先后设景东、镇沅、镇边3个直隶厅,其中镇边直隶厅辖今澜沧、西盟、孟连3县及双江、沧源部分地区”。可见,普洱府按今天的行政区划,主要包括思茅市、西双版纳州全境及临沧市部分地区。普洱府大部份地区属于今天的思茅市所辖区域,普洱府治所也设在今天的普洱县城内。普洱茶在历史的长河中,以普洱为中心源源不断的向外扩散发展,同时,先民们把勤劳智慧和劳动技能运用到茶叶生产中,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在商品交易的推动下,充分利用了云南大叶种茶树的独特优势,在特定的地理、气候和特定的运输过程中,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享誉国内外? 质优味淳的普洱茶,从而奠定了普洱茶的历史地位。

文章引用自:http://blog.sina.com.cn/u/49d08302010004kh

Something is wrong.
Instagram token error.
1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