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理论】现成物在雕塑中所扮演的角色_潘俊宏/原创

【雕塑理论】现成物在雕塑中所扮演的角色_潘俊宏/原创 Tutorial | 藝術教程  雕塑 角色 现成 物在 潘俊宏 扮演 手札 原创   [ 潘俊宏 Arttopan -艺术家 artist ]

<现成物在雕塑中所扮演的角色>

作者:潘俊宏          完稿时间:一九九九年四月

————————————–

目录

壹、导言

贰、形而下的角色          

一、现成物在雕塑中所被使用的材料种类            

二、现成物在雕塑中所被处理的手法            

三、现成物在雕塑中所表现的形式

参、形而上的角色            

一、现成物在雕塑中所扮演的主题与内容            

二、现成物在雕塑中所引起的心理反应 肆、结言

————————————————-

壹、导言   雕塑至二十世纪开始进行前所未在的探索,不管是空间、形态、材料和结构都有重大的突破。其中以现成物最为被广泛的使用。这是因为人类对自身所处的工业化、战争及社会上的剧变所做出的反应及反省,并指向一个多变的未来。艺术家不再为特定的目的而服务,而视自己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独立的工作,展现本世纪复杂的人生面面观。 而艺术上的表现不再局限于具象的表现,而许多是转为再现的形象探讨,并加入了各式各样的思想与观念。为了能更加准确的表达出艺术家所想呈现的精神,于是运用多样的现成物来添加作品的内在涵量,只要能达到目的的材料都可以被采用。所以现成物虽然它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实物,但经过艺术家的处理之下,它变得〞抽象化〞,甚至于变为〞非物象化〞。因此现成物在雕塑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种全新的角色,我们很难以传统雕塑的眼光去看使用现成物的雕塑。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角度去解读它,同时它也考验我们的对事物的看法。   艺术家使用现成物来做雕塑有其时代环境背景及其它的主、客观条件,才会促使这种材料广泛使用。最早期使用的原因是不外乎要排斥传统学院派的艺术表现,但渐渐发展之后也开始排斥美术馆及商业行为的收藏,讽刺的是美术馆及商业的收藏行为并非因此而停止收藏这类的作品。并且也有的现成物雕塑是为了排斥美学及风格化的产生,而形成普普艺术的风格出现,使艺术更加生活化,不再是高贵不可攀。   在材料上会选用现成物的另一个心态是要排斥所谓的高贵材料,如贫穷艺术,或是要借用高科技的现成物来形成一种对工业文明赞扬的雕塑,如未来派、机械主义及科技艺术的艺术家。这是两种极端的心态表现。   其它的艺术家心态更有向内在的精神探索,现成物雕塑只是要表现心灵状态的冥思。如超现实主义者所制作的现成物雕塑便是表现幻想与潜意识的作品。而观念主义者视现成物为一种传达讯息与数据的媒介物,都是为观念的表达需要而存在。这两类的艺术家反而不为现成物所困,艺术家占有一定的主导意识来完成现成物雕塑。 这么多的艺术家使用现成物来做作品都有一个共通性,那就是要破除一般性对事物的看法,使所有的根深地固的概念进行改造。

贰、形而下的角色   首先在这里我们由现成物在雕塑中所具有物理性质的角色来进行讨论。   一、现成物在雕塑中所被使用的材料种类

工业化下,为了人类的生活需求而制造了大量的物品来满足自身。相对有过剩的制造及使用后的废弃行为。这一切的种种在艺术家的手中可以化腐杇为神奇,来进行再创造。废弃物这一类的材料可以是艺术家在不经意的情况下所捡拾的现成物或是在特定场所,如垃圾堆、回收站等,可以收集到并运用在作品中的废弃物。只要是被人类遗弃的对象都可以被采用。它的优点是可以不花太多的经费来制做作品,所制做出的作品有时可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这种材料为贫穷艺术家所乐于使用。如图1,丁格利所做的作品完全是以废弃物及拾得物来组合,透过废马达的运动使整个作品摇动并发出铃向声。但相对的废弃物使用不当也容易让人在感官上造成不良的感受。

图1  丁格利 Tinguely,Jean,《巴鲁巴第三号》,1959 另一类的现成物包括我们日常用品或为特定目的而存在的产物,唯一与废弃物不同的是,它可以依然具有实质的使用性,不属于被遗弃的一类。所以它的范围更加广泛,与人们的生活更加密切。 这类现成物的使用必须要经由消费行为来获得,有时一件作品它所费不赀。所以艺术家在使用这一类的现成物必须小心挑选,才能准确达到目的。图2,是以日常用品来制做作品。令人感到生活味,而又熟悉材料本身的真实性。 图2,昆斯Koons,Jeff,《胡佛新式高级地板洗净机》1981 固定尺寸或形状的这种现成物以一种可加工性的特质而存在,这种加工不是去改造它的自身,而是它的存在必须经由再组合来完善特定目的。如量产的块状、片状、管状、条状等现成物,最常见的有砖头、玻璃、布料、水管等。在现实中它们独立存在是没有太大的意义。在生活中被用来再制造,同样也可以在艺术中用来再制造,转换成另一种意义的东西。 这种现成物的优点是容易处理,使之成形。由于它们又具有中性的角色,最适合组合使用。当然这种现成物有时亦可以从废料场获得、也可以去专门贩售店购得。如图3。

    图3,戈尔德斯坦因,《抽象的荣耀》,1988-1989

                                                                                     

其它还有属于天然性的现成物,这类现成物所具有的特性是,它有具有自身本来的面貌。如土、叶、羽毛、兽皮等,所以是一种天然的现成物。它能唤醒我们在潜意识中的某种回忆或对它的连想。这种现成物的缺点是保存不易,容易毁坏。如图4。

图4,欧本汉Oppenheim,Meret,《皮草的早餐》,1936   二、现成物在雕塑中所被处理的手法 现成物在雕塑中的角色处理手法,基本上可以分为直接手法和间接手法两大类。这是从艺术家的制作方式来讨论。

现成物直接处理手法最常用的是直接拼装,这种处理方式最早是由立体派开始,他们为了开扩材料的可能性,而大胆的将现成物直接拼装到作品中。在现代艺术中,这种手法是最常用的一种。这种处理的特点是,直接取用现成物而不加以任何处理来拼装、组合或堆置。如图5。另一种直接拼装的目的是在于形成具体形象。如图6。 图5,米罗Miro,Joan,《物体诗》,1936               

图6,毕加索Picasso,Pablo,《牛头》,1943 另有直接使用的方式是,不加处理或整理现成物来堆砌完成,它具有现成物自身的独立性。艺术家可以毫不费力来完成一件作品,所以剩下的就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念问题了。如图7。 图7,史波利Spoerri,Daniel,《季斯卡的早餐》,1960

                                                                 

而搭配陪衬的现成物是属于次要角色,它可以与传统雕塑搭配也可以与现代雕塑陪衬,是说明解释作用,提点出主体雕塑的状态。因此,这种处理方法必须保持现成物与他物的相关性,现成物降级成为必然。如图8。 图8,席格尔Segal,George,《艾丽斯听着自已的诗和音乐》,  1970                                                                                                                                                                                              现成物的间接处理手法最常见的是现成物再翻制或仿制,现成物的再翻制的处理是经过转换的再呈现,这种处理方式会令人有异样的感觉,主要是它打破惯常的对象材料观念。如图10,是以兔子标本结合红萝卜,再翻制成铜。也有以现成物做为雕塑制做中的局部过程材料,最后再一起翻制。如图11。另外亦有超写实主义的表现,也是经由翻制现成物或用其它材料来进行仿真的处理。如图12,即是仿真后再翻制成铜,严格说来它不算是现成物的使用,是我们错以为它是以现成物进行翻制。所以现成物的翻      制,可以让艺术家有更多的处理空间来准确的表达现成物的另一种作用。

图10,拉朗Lalanne,Claude,《有白菜头的兔子》1969                         

图11,毕加索Picasso,Pablo,《狒狒和牠的小孩》,1951                                                               

图12,沙特门Suttman,Paul,《雕塑家的佳肴三号》,1968 另外,现成物再处理后的拼装是艺术家在使用之前,必须经过加工处理来达到艺术家心中理想的材料状态。这样子的方式通常都是先有一个构想后,再针对这个构想来收集现成物。努力的改变现成物的本质使之能与构想有所契合。如图13。另一个促使艺术家使用这个手法的原因是对现成物自身的语言不满足而进行再处理。这有点像我们在面对传统材料的心态。如图14。

图13,张伯伦Chamberlain,John                                                           

图14,马瑞索Marisol,《家庭》,1962,《田鼠》,1961

毁灭现成物的处理手法,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处理手法来表现现成物的状态,破坏的背后存在着许多意义,并非为破坏而破坏。如图15。 图15,阿尔曼Arman,《发怒的闹钟》,1963

三、现成物在雕塑中的形式表现 现成物在雕塑中的出现的形式也非常多样性,其中以〞只是主体〞的形式表现,有时很难去判断它到底是否是一件雕塑,或者只要是放在展台上的立体作品,我们就可以称它为雕塑?主要是它直接以现成物来做为一个主体存在,更有完全不加以处理的现成物,才让我们有这种错觉。杜象的《喷泉》这件作品,它是以一个完全独立的且不加处理的模样展现在我们面前。它就是一切,就是主题。引起当时人们的争议。 相对于〞只是主体〞的〞只是辅助角色〞现成物,在雕塑中有时看来好像是不太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实,在某类作品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之外,也是不可以缺少的。少了这样的辅助角色,作品便失色许多。如图16。韩森所做的《推着购物车的女人》,所有的现成物虽然是附属于主体,但经作者精心的挑选道具而完整表达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图16,韩森Hanson,Duane,《推着购物车的女人》,1970

而部份与部份的组合,形成无主次之分的形式。这种形式是大量使用反复的手法来表现一定数量的堆栈,在视觉上有相当的冲击力,并在其中会产生旋律般的效果,具有音乐性。在普普艺术家的表现手法中是最常见的一种,因为它可以表现出现成物量产后的消费行为。如图17。 图17,谢乍Cesar,《压缩的尼奥辛罐子》,1963                                 

另外主要部份与次要部份组合,形成主次分明的形式。这是最像传统雕塑的表现形式。传统雕塑为了视觉的调合需要,在作品中大量使用这种表现形式。同样的以现成物为材料的雕塑亦可使用相同的形式。只要是能体现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念都是可以被接受或采纳的形式。如图18。

图18,斯坦巴克Steinbach,Haim,《零时五分(1.3公升)》,1989                                                                                                                                                                                                 

其它的形式尚有开放性的结构,这种开放性结构的现成物雕塑,大多都是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是作品形态是以〞散〞的样子出现,在空间中分布而存在。这种形式的延伸,可以成为地景艺术,作品与大自然的关系最为紧密。而在室内的呈现这种形式的作品,亦有倾向于装置艺术的可能。如图19。

图19,沙瑞特Saret,Alan,《慧星进入》1985

参、形而上的角色

下来们从现成物的内在心理性质来讨论在雕塑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现成物在雕塑中所扮演的主题与内容 自古以来艺术的表现大多是内容为主题服务,很少独立存在。而至今这种情况已经彻底改观,在以现成物为主的雕塑中,更是处于完全混乱的状    态。现在我们试着去厘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由最古老的〞内容就是主题〞或者〞主题就是内容〞的延继,这在现成物雕塑的表现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存在。不管是任何一个年代下都会有如此的作品。这没有绝对的说法,现代现成物雕塑不可再如此的老套来表现,其实只要是好的作品这都是可以成立的。如图20,阿尔曼,《罐子的累积》的这一件作品就是内容与主题一致的表现,只是旧瓶装新酒,很难被人察觉。 图20,阿尔曼Arman,《罐子的累积》,1961 另一种的表现是把主题与内容给分离了。这类作品的内容看上去好像是内容与主题无关。但是,其作品背后的意义与内涵有时会令人意犹未尽。所以,更多的作品会以〞无题〞来命名。这容易使主题与内容产生分离的效果。如图21。达利的《玫瑰的重要性》,命名与作品的内容相差极大,这就是主题与内容的分离手法,你会借由主题去想象作品的内涵。 图21。达利Dali,《玫瑰的重要性》, 1968

其它尚有内容超越主题的表现作品。作品的内容与主题是有一定的关连性,但内容的强度远远超过主题意识。如图22,勒米厄的《尚武诗人》这件作品在现成物的运用上,非常成功的把内容的强度超越了主题。形成作品的气氛。

图22,勒米厄Lemieux,Annette,《尚武诗人》,1987 最后一种的表现为主题超越了内容,这与前述的情况是相反的。像这种作品会令人有空虚的失落感,进而对自身产生反省与思考来填补作品在内容上的不足。如图23。沃霍尔的布里欧盒、凯洛格玉米片、莫特苹果汁箱子这件作品,在乍看之下好像没有什么内容,但只在静心细看时,会产生心理填补作用来完整作品,去思考到人类的消费行形态等的内涵。

  图23,沃霍尔Walser,Robert,《布里欧盒、凯洛格玉米片、莫特苹果汁箱子》,1964          二、现成物在雕塑中所引起的心理反应 原始人类对一些奇异的东西会产生神秘的拜物情结,这种情况在今日是由艺术品来满足这原始的潜在意识,在艺术家制做现成物雕塑的过程中会有这样的拜物情结的情况发生,但在完成作品之后,又超脱了这样的状态而转成〞造物主〞角色,这一切都是在艺术家的精心安排下来诞生这件作品。———这是以艺术家的角度来看现成物雕塑对艺术家引起的心理反      应。

当作品与观众接触时,又有其它的心理反应。如现成物的自身性格会影响观者的心理情感。这是由于现成物的形态性格而产生的连想。如图24,贝尔墨的《球体的接合》这件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它带有〞异色〞的味道。从形态特征上面看到是像被支离的人体残肢,令人有点不舒服的感觉,艺术家就是精确感受到此点的特征,利用洋娃娃肢体的元素进行不合理的组合,同时又是在日常中常见的儿童玩具,这其中产生矛盾。这说明我们不知道在除去洋娃娃的衣服的背后竟暗藏着恐怖的一面,更把它交给儿童去玩弄它。另外,现成物又具有象征与暗示角色作用,让我们再进一步来讨论贝尔墨的《球体的接合》这件作品。赤祼的两支玩具肢体手臂在这种组合下像是臀部的形态,手臂反像是两支腿。加上薄网纱的覆盖下,更突出其作品具有〞性〞的暗喻。因此这是一件作品的多解性表现,及其对心理所产生影响。 图24,贝尔墨Bellmer,Hans,《球体的接合》,  1936                                                                                                                                                                                                                  从现成物的表面质地(感)、肌理这方面来看,它亦可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对于磨损的现成物会产生一种怀旧的情感,如图20。而毛绒的现成物又有一种温暖的情感,如图4。不锈钢制品的现成物令人有冷漠的感觉产  生。这都说明质地(感)、肌理都可挑起一定心理情感作用。

所以现成物引起的心理影响也可以是非常重要的,只要适当的使用会使作品更加丰富。

肆、结言   以上对现成物雕塑的分析是为了讨论的方便才如此做。但实际上现成物在一件雕塑中的材料角色是非常多元化,它可以同时穿插多种的现成物材料,或多种的处理手法及表现形式,更至于是多重的主题与内容及艺术家表现心态,其复杂的多解性是一种特征。而另有一种特征是现成物运用的非常纯净,什么都被除去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存在做事实,如低限艺      术。

在众多的表现方式上,没有绝对的答案,似乎答案就在问题的自身。所以艺术家必须不断对生活产生热情,对新鲜的事物能得到新的感受,透过这个过程来得到适合自己的新材料。那自然而然将会得到新的作品表面与内涵。但这其中也不能去忽视旧有的材料与新材料的结合可能性。 因此,这是一个冒险游戏,且游戏永远不会有停止的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书籍:

1、《自然、空间、雕塑》侯宜人着,台北市,亚太图书,1994

2、《后现代的造形思考》吴清夫着,高雄市,杰出文化,1996

3、《物体艺术》Willy Rotzler着,吴玛俐译,台北市,远流出版社,1991

4、《超级艺术》Achille Bonito Oliva着,毛建雄译,台北市,远流出版社,1996

Something is wrong.
Instagram token error.
1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2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