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为地图位置整理
—————
西双版纳有两个勐宋,一个在勐海县辖区内。另一个就是我们今天前去的景洪市大勐龙镇辖区内,勐宋处在景洪和勐海的交界处,属于布朗山系,在布朗山北面。勐海勐宋靠近南糯山,景洪勐宋接壤缅甸,较靠近班章茶山。“勐宋”一词来自傣语,“勐”是位于平坝或盆地的大部落,“宋”为高寒地区之意,因此“勐宋”就是“高山坝子上的部落”。平均海拔1500多米的勐宋坝子山高坡陡,毗邻缅甸,即便在西双版纳也算是偏远的边寨了。勐宋下辖十一个自然村寨,对外的名称都是光明、红旗、大寨、东方红等“革命色彩”浓重的汉名。这里主要居住着爱伲人(哈尼族的一个支系),自称阿卡(Akha)人,是在十八世纪中期迁徙而来的,勐宋交通不便,因此多样的生物资源得以长期保存。
到达勐宋,先到支书家小坐一会儿,乘着饭前的功夫,一行人又驱车沿着山路去古茶园,山路两边是茂密的森林。树林中依稀可见散落的古茶树,车行3、4公里后到达一片拥有800余亩的古茶园山前,看到古茶树,一个个兴奋不亦,早已经忘了一路的颠簸疲劳和饥饿,拿着相机照个不停。
据04年古茶树资源普查显示,勐龙镇的古茶面积有5300亩。据支书介绍,勐宋山的古茶树是早期布朗族栽种大叶茶,也不知道这茶树到底有多少年了,但是根据勐宋茶山的海拔和古茶树的树干来判断,这些茶树至少也300年到500年了。勐宋茶有 “苦茶”与“甜茶”之分,苦茶苦而不化,味如黄连,很难入喉,但是由于量少,其价格却比甜茶高。
从茶山下来,在村支书家品尝了去年的谷花茶,水柔香甜,上颚与舌面后段有特殊气味,回甘生津明显。味道接近易武茶,而近年易武茶价高,所以,有以勐宋茶仿冒易武茶销售,外人难以辨别。
原文http://www.teaconner.com/bbs/read.php?tid=3707
地理位置
勐宋隶属勐龙镇,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的西南部之间.西面与勐海县布郎山隔山相望,东面为勐龙镇办事处,北为曼博办事处,南面和缅甸相邻.
“勐宋”一词来自傣语,意为高处的部落,以其中心有一坝区而得名.
原文http://www.plant-ecology.com/pubsoft/content/5/330/S0361(PS2).pdf
西双版纳勐龙镇勐宋哈尼族(阿卡人)村寨情况总结
一、自然、地理、环境、历史
勐宋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西南部,西面与勐海县布朗山隔山相望,东面为勐龙镇曼伞办事处,北面为曼博办事处,南面与缅甸接壤。海拔从800米至2000米不等。“勐宋”一词来自傣语,“勐”指坝子,“宋”指高处,意为高处的坝子,或者是高处的部落。勐宋坝子为海拔1577米的高山盆地,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而整个勐宋办事处约有100平方公里,坝区只占3%,其余97%为山地。山地多、坝子少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勐宋人的生计方式只能多依靠山地游耕,历史上以旱稻种植为主。
勐宋世居哈尼族支系爱尼人,自称阿卡,大约在240年前迁入勐宋,至今已有12代人。到了现在,勐宋办事处下设11个自然村,500多户,共2600多人。由于生计环境以山地为主,所以勐宋哈尼族创造了与闻名于世的红河哈尼族梯田文化截然不同的刀耕火种轮歇农业文化。
阿卡人遵循严格的父子连命制,父名的后一个字作为儿女名的前一个字,如此代代相传。例如妹兰的父亲叫做阿妹、儿子叫做兰车,阿妹、妹兰、兰车如此延续。因此,阿卡人从小就要求对祖辈的名字背诵。妹兰在我的面前闭着眼睛背诵祖辈的名字,一直可以从宋代背诵至今。在汉文化里,虽然也有记录族谱的习俗,但往往一个人叫不出三代以上的祖辈姓名。在阿卡人的文化里,背诵族谱是小菜一碟。
勐龙勐宋古茶山。包括景洪市勐龙镇勐宋、曼伞、班飘3个村委会古茶树古茶园资源分布区域。勐龙镇距离景洪市区62公里,西接勐海县布朗山乡,北靠景洪市小街乡,东面南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43.5公里,辖勐宋、曼伞等12个村民委员会,有傣、哈尼、布朗、拉祜等少数民族。
勐宋古茶山区域,均为海拔1 000米以上的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和,降雨适中、光照适宜、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的繁育生长。经过普查,共有古茶园共5 170亩,年产干毛茶150吨左右。历史上由于古茶山地处澜沧江以南,交通不便,虽有部分茶商马帮来收茶驮茶,但茶叶知名度不高,在史籍中没有记载。从当地居民世系及古茶树生长状况来加以推算,古茶园种植历史在200—300年间。勐宋茶叶品质优良。清代民国时期就已是普洱茶的原料产地。民国时期经常有茶商马帮到勐宋收购茶叶。
勐宋村委会是哈尼族聚居的边境村寨,所辖大寨、曼家坡坎、曼窝科、曼加干边、曼加角、曼卖窑6个寨子为儇尼人,阿克、、r口两个寨子为阿克人。据哈尼族“寨老”说,他们的先民是从勐海南糯山迁徙来的,最早的已有15代。勐宋村海拔在1 500一l 8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达’70%,土壤以红壤为主,表土肥沃,气候温和,降雨适中。全村8个寨子均有古茶园,古茶园相互交织、连片,总面积3 670亩,古茶树大部分基部围粗50。185厘米之间,主干胸围30—95厘米,树高在2—6米,树冠直径在1.5~6.5米,年产干毛茶在100吨以上。
曼窝科后山大茶山的古茶园集中连片、面积最大,海拔在l 650一l’780米之间,有坡地混林茶园1 500亩,古茶园连片,分属于曼窝科、曼加角、曼卖窑、曼加干边、大寨等一寨子。茶树密度每亩52株,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古茶树基部围粗1.85米,距地面0.20米形成二分枝,围粗分别为0.78米和0.50米,树高3.6米,树幅4.2~3.7米。这株古茶树的主人、一位78岁的儇尼妇女说,按儇尼父子联名制世系计,他们迁居这里已有14代,
平均每代20年,从第一代开始种茶计算,已有280年的历史了。这片古茶园生态环境也较好,茶树生长势较强,单产较高。
其次分别是:曼家坡坎寨子有坡地混林茶同600亩,茶树密度每亩47株,最大一株基部围粗1.32米,距地面0.10米形成i分枝。这片茶树当地人称为苦茶.又叫“荒野茶”,品种归属尚待鉴定。曼加角寨、大寨有缓坡古茶园400亩,密度每亩4l株.最大一株基部同粗1.19米,距地面0.10米形成2分枝,树高5.4米,树幅6.2~5.4米.部分分枝已半枯,属普洱茶种。那曲努把有混林茶同350亩,密度每亩51株,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基部围粗1.12米,主干胸围0.76米,茶树树势巾等。曼卖窑寨、大寨村有混林古茶园250亩,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茶树位于大路边菜地内,基部围粗0.90米,主干胸围0.80米。阿克村茶园,海拔1 680米,共有古茶同150亩。曼家坡坎寨子有坡地古混林茶园100亩,茶树密度每亩38株。因滋味明显比其他茶叶甘甜,当地人并称这片茶树为“甜茶”,实际属普洱茶种.
勐宋茶叶加丁以手工加工晒青毛茶为主,现建有两个茶叶初制所,除晒青外,也少量加工烘青绿茶。茶叶饮用方法以沸水冲泡为主,部分村寨儇尼老人还保留古老传统的温火煮茶饮用方式.
曼伞布朗族老寨位于老寨后山,有古茶园面积’700多亩,为坡地混林茶园,土壤砖红壤,古茶树多为主干砍伐后重新萌发的次生枝,茶树密度为每亩95株,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古茶树基部围粗0.80米,主干胸围0.80米,树高3.1米。村里一位百岁布朗族老人说,该村缅寺的历史已有l 000年,布朗族因有缅寺而从各地搬迁而来。迁来后就开始种植茶树了。以前她见过几株一人都抱不过来的大茶树。后来都枯死了。
班飘村委会怕冷布朗族老寨山坡及山谷生长内有古茶园800亩.茶树密度为每亩85株,为怕冷3个村民小组共有。古茶园海拔l 335米,土壤为砖红壤,茶园内生长着高大乔木、多株大榕树。
勐龙勐宋古茶山代表性古茶树植株主要有:阿妈央古茶树I,俗名苦茶。学名不详。
位于曼家坡坎后山阿妈央,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基部围粗1.32米,树高4.75米,树幅6.1×5.8米,一级分枝3枝,围粗分别为0.6米、0.42米、0.36米,生长势强。叶长椭圆形,长宽18~6.5厘米,叶面平,叶质软,叶色绿,叶尖骤尖,叶齿细锐,芽叶色泽嫩绿,有细微茸毛。青蛙池古茶树:俗名苦茶,学名不详。位于曼家坡坎后山青蛙池,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基部围粗1.2米,树高3.8米,树幅6~4.9米,最低分枝0.2米,一级分枝3枝,围粗分别为0.8米、0.42米、0.35米。叶椭圆形,长宽14.2~5.4厘米,叶脉8~10对,叶面微隆,叶质硬脆,叶色深绿,叶尖骤尖,叶齿尖锐,芽叶色泽嫩绿,茸
毛少。曼卖窑大茶树I:学名普洱茶((‘,amellia sinensis vat assamica),位于勐宋村曼窝科、曼卖窑寨子后千亩大茶山路边坡下,乔木型,树姿直立,基部围粗1.2米,主干胸围0.7米,树高6米,树幅5.2~4.1米,分枝密,长势强。叶长椭圆形,长宽17.3×6.8厘米,叶脉10~13对,叶面微隆,叶质较硬,叶色绿,叶尖骤尖、叶齿细锐,芽叶嫩绿,茸毛较多。曼卖窑大茶树Ⅲ:学名普洱茶((: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位于勐宋村曼窝科、曼卖窑寨子后千亩大茶山路边坡上方,树型小乔木,树姿半开张,基部围粗1.85米,树高3.6米,树幅4.2~3.7米,距地面0.2米形成一级分枝2枝,围粗分别为0.78米、0.5米,分枝密,长势强。
原文http://www.puer8.com/puerchaq/xsbn/2007214143421.html
原文http://club.yninfo.com/read.asp?ForumID=52&ArticleID=3309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