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峡生活报3/6刊登-普洱价格上扬品质却在下降?(台湾壶普联盟与会)

厦门海峡生活报3/6刊登-普洱价格上扬品质却在下降?(台湾壶普联盟与会)

本报此前曾举办过两期普洱茶友会了,不过好学的茶友们对普洱仍感觉“高深莫测”。
其实,对闽南人来说,真正懂普洱的能有几人?普洱价格狂飙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这些,一直致力于研究普洱的商家可能知道,但消费者却鲜有人知。为打破信息的不对称,本报再次组织普洱茶友会,希望能给消费者传递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文图/ 王添福
原料乱了套?
去年,无论是普洱原料价格,还是产品销售价格,都比往年有大幅上涨,少则百分之二三十,多则百分之几百。但与此相反的是,为了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云南当地“大越进”式地生产普洱。不仅如此,据报道,盛产普洱茶的思茅市近日对外宣布:将在今年4月8号正式更名为“普洱市”。这一举动的背后无疑包含着很多的信号。
“现在的普洱,已经从源头开始乱了。”普洱“发烧友”陈伟荣不客气地指出,“普洱不像安溪铁观音那样注重工艺,以前也不像铁观音那么热,这两年突然在全国热起来了,于是就有很多以次充好,如以秋茶当春茶的,有些茶农还对茶树过度采摘,甚至急功近利地把整个树干砍下来摘,所以老树干是越来越少,现在很多茶跟早期传统的茶比,喝起来感觉怪怪的。”
云南西双版纳大渡岗茶叶实业总公司福建总代理马永君对此也不否认:“从拼配上讲,以前普洱一般是用80%的乔木茶(通常所说的古茶树,野生茶)作原料,为了降低苦涩再配以20%的灌木茶(指的是台地茶,也就是引种的茶),但现在却反了,乔木茶毕竟太少,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很多普洱变成以灌木为主要原料。同时,传统的‘爷爷做茶,孙子卖茶’现象也不复存在了。”
工艺创新高
与原料相比,工艺花样方面倒是有不少改变,这也许是市场需求的拉动,也许是茶农茶厂被现实逼出来的创新之举。
如有茶友透露,有种普洱新品种叫月光白茶,为了去掉新茶特有的苦涩味,特意颠覆传统制作工艺,制作速度特快,一批夜光白茶的制作要在一天内完成,而且采茶要在露水还没有干之前就采好,用风吹干,凉着不能见太阳,在月亮升起来之前做好(故此得名)。“这种工艺作出来的普洱,已经没有传统的味道。”陈伟荣透露,“有人喝起来像观音,有人喝起来却像岩茶。”
“月光白茶我喝过,严格上讲,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普洱茶了。”马永君认为,“除了少些传统工艺外,它还有烘焙,有熏过,工艺上有了很大改变。不过我个人认为,新工艺并不代表品质有问题。”
话题一转,大家又聊起了普洱的烘青与晒青两种不同的干燥工序。“过度高温烘干,讲难听点是把生茶一下子陈化死掉了,我认为普洱能忍受的极端温度顶多是五六十摄氏度。”有茶友指出。
台湾壶普联盟“厦门鸿霞壶普”许经鸿表示,一片生饼,如果放在三十几摄氏度下自然干燥,那可能要等几十天,但如果用高温去烘青,那可能只要几分钟。现在有些茶厂为了提高效益,用90-130摄氏度的高温烘干,很多维生素、有机酶都被破坏了,后期也少了陈化的空间,消费者如果买了这种茶等着“越陈越香”,那就错了。
    茶友
留言
    张丰兰:适合自己的茶就是好茶。
郭毅仁:普洱太深了,选择合自己口味的就好。
叶士贤:喝茶是以人为本,是人喝茶,而不是人被茶喝,所以随着人的需求、需要去喝茶才是根本。
许经鸿:喝茶应当以人为本,以健康为前提。让茶讲话,让自己的身体去感觉。
范奇瑞:为好茶找茶友,为茶友找好茶。
马永君:健康、安全卫生、合适的就是好茶。
陈凯新:作为从业者,当以选好茶,引导推广好茶,利人利已为已任。
茶友名单
马永君 陈凯新
黄春红 许经鸿
叶士贤 范奇瑞
张丰兰 肖洁
郭毅仁

原文 http://www.xmnn.cn/dzbk/hxshb/20070306h/200703/t20070306_146500.htm

Something is wrong.
Instagram token error.
1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1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