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写真:紫砂鉴赏家黄健亮和“唐人茶艺”(转载)

台湾写真:紫砂鉴赏家黄健亮和“唐人茶艺”(转载)

台湾写真:紫砂鉴赏家黄健亮和“唐人茶艺"(转载) Life tea | 生活禪茶  黄健亮 鉴赏家 转载 茶艺 紫砂 唐人 台湾 写真   [ 潘俊宏 Arttopan -艺术家 artist ]   7月9日,台湾紫砂鉴赏家黄健亮(右)伉俪在“唐人茶艺”接受中国新闻社记者采访   中新社台北七月九日电 (记者 陈立宇邹辉)台北市建国南路一段有一家名为盈记唐人工艺的出版社,门口上竖挂着一块白底红字的“唐人茶艺”牌匾,出版社的门面不算大,但窗明几净,里面的书、茶、壶摆设错落有致,十分典雅。

  看官可别小看了,这样一家规模不大的出版社,却是台湾传播、弘扬中华紫砂文化和普洱茶文化的“重镇”之一,名副其实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版社从一九九三年至二000年前后八年出版的《紫玉金砂》杂志,在台湾紫砂茶壶收藏界曾名重一时,深为收藏“发烧友”喜爱。即便是在紫砂收藏热潮已退的今日,仍有前来求购全套杂志者。

  当记者慕名前往访问时,出版社的发行人兼总编辑黄健亮和妻子黄怡嘉刚好都在。黄健亮看起来四十岁上下,文质彬彬,谈吐儒雅,这位现任台湾艺术大学兼任讲师的紫砂鉴赏家告诉本社记者,他于一九九一年创办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开始时是出于对紫砂和茶文化的喜爱,后来目标逐步明确,就是要以传播中华紫砂和茶文化为志业。

  黄健亮说:“十五年来,出版社的工作可分为两大阶段,前期以出版杂志为主,着力于对中国紫砂文化的普及、推广和研究成果的介绍,后阶段以出版图书为主,同时致力于对普洱茶文化的普及、推广和研究成果的介绍,目标和方向十分明确,一开始就离不开壶和茶”。

  在“唐人茶艺”的书架上,摆放着多本大陆研究紫砂和普洱茶文化学者或编或写的著作,如南京艺术学院吴山教授主编的《宜兴紫砂辞典》、前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宋伯胤的紫砂研究论文集,黄桂福编著的《普洱茶文化》、雷平阳撰写的《普洱茶记》等等。本本印制精美,图文并茂。

  黄健亮介绍说,这些著作都是直接与大陆作者签约或向大陆的出版社购买版权,再由盈记唐人出版的。他说,盈记唐人每年出版的书籍虽不多,也就三几本,但本本经过精选,像《宜兴紫砂辞典》,为宜兴紫砂史五百年来第一部,出版后在台湾很受紫砂茶壶收藏者的欢迎,也有大陆紫砂“发烧友”,透过台商前来购买的。

  “唐人茶艺”的书架上,同样也摆放有台湾学者的著作,如介绍此间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藏品的《古壶之美》等。当记者抽出架上一本名为《当代紫砂群英》的书出来翻看时,黄健亮告诉记者,这是艺校学陶瓷出身的黄怡嘉多次前往宜兴访问后写成的。

  这是一本系统介绍大陆当今四百五十五位知名陶瓷艺人经历、技艺、风格、作品主要款式,师承关系,薪火相传脉络的书,还附有两千张照片,大部分都是黄怡嘉一手实地访问的所得。

  黄怡嘉告诉记者,今年她又出版了一本《当代紫砂名陶录》,继续深入介绍大陆近百名紫砂陶人,作为《当代紫砂群英》的姐妹篇,期能对紫砂艺术“薪火相传,源远流长”的精神作进一步的发扬。

  其实,从事繁忙出版业务的黄健亮同样不忘笔耕,至今已发表有《明清朱泥壶的发展历程与署款文化》、《普洱茶在台湾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等多篇论文,著有《荆溪紫砂器》等书。他既在台湾演讲评析历代紫砂瑰宝展品,介绍台湾茶壶的流变与鉴赏,也到大陆南京等地细说孟臣壶。

  黄氏伉俪对介绍和传播中华紫砂与茶文化的执着,着实令人感动。

  黄健亮说,毫无疑问,紫砂工艺、紫砂文化源于大陆,但近数十年来,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使得大量的传世老壶或直接或间接从大陆、港澳、海外流转至台湾,形成了目前许多实物收藏于台湾民间,大陆反而较少见的局面。普洱茶也一样,由于台湾对普洱老茶保健功能的认识和喝普洱茶热潮的兴起要比大陆早十几年,因而有了今日较多老茶在台湾的收藏和屯积。因此两岸的紫砂和普洱茶研究,完全是可以互相取长补短的。

  “中国人的紫砂文物,留在大陆和台湾都一样,只要不落到外国人手里就好”,这是他奉行的观点。

  在台湾,只要你花一点心思去了解,你会发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它的几乎每一个组成部分,每个构件都有“发烧友”甚至精通者,文化的力量真是无处不在,无远不届。

责编:王京中新社台北七月九日电 (记者 陈立宇邹辉)台北市建国南路一段有一家名为盈记唐人工艺的出版社,门口上竖挂着一块白底红字的“唐人茶艺”牌匾,出版社的门面不算大,但窗明几净,里面的书、茶、壶摆设错落有致,十分典雅。

  看官可别小看了,这样一家规模不大的出版社,却是台湾传播、弘扬中华紫砂文化和普洱茶文化的“重镇”之一,名副其实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版社从一九九三年至二000年前后八年出版的《紫玉金砂》杂志,在台湾紫砂茶壶收藏界曾名重一时,深为收藏“发烧友”喜爱。即便是在紫砂收藏热潮已退的今日,仍有前来求购全套杂志者。

  当记者慕名前往访问时,出版社的发行人兼总编辑黄健亮和妻子黄怡嘉刚好都在。黄健亮看起来四十岁上下,文质彬彬,谈吐儒雅,这位现任台湾艺术大学兼任讲师的紫砂鉴赏家告诉本社记者,他于一九九一年创办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开始时是出于对紫砂和茶文化的喜爱,后来目标逐步明确,就是要以传播中华紫砂和茶文化为志业。

  黄健亮说:“十五年来,出版社的工作可分为两大阶段,前期以出版杂志为主,着力于对中国紫砂文化的普及、推广和研究成果的介绍,后阶段以出版图书为主,同时致力于对普洱茶文化的普及、推广和研究成果的介绍,目标和方向十分明确,一开始就离不开壶和茶”。

  在“唐人茶艺”的书架上,摆放着多本大陆研究紫砂和普洱茶文化学者或编或写的著作,如南京艺术学院吴山教授主编的《宜兴紫砂辞典》、前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宋伯胤的紫砂研究论文集,黄桂福编著的《普洱茶文化》、雷平阳撰写的《普洱茶记》等等。本本印制精美,图文并茂。

  黄健亮介绍说,这些著作都是直接与大陆作者签约或向大陆的出版社购买版权,再由盈记唐人出版的。他说,盈记唐人每年出版的书籍虽不多,也就三几本,但本本经过精选,像《宜兴紫砂辞典》,为宜兴紫砂史五百年来第一部,出版后在台湾很受紫砂茶壶收藏者的欢迎,也有大陆紫砂“发烧友”,透过台商前来购买的。

  “唐人茶艺”的书架上,同样也摆放有台湾学者的著作,如介绍此间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藏品的《古壶之美》等。当记者抽出架上一本名为《当代紫砂群英》的书出来翻看时,黄健亮告诉记者,这是艺校学陶瓷出身的黄怡嘉多次前往宜兴访问后写成的。

  这是一本系统介绍大陆当今四百五十五位知名陶瓷艺人经历、技艺、风格、作品主要款式,师承关系,薪火相传脉络的书,还附有两千张照片,大部分都是黄怡嘉一手实地访问的所得。

  黄怡嘉告诉记者,今年她又出版了一本《当代紫砂名陶录》,继续深入介绍大陆近百名紫砂陶人,作为《当代紫砂群英》的姐妹篇,期能对紫砂艺术“薪火相传,源远流长”的精神作进一步的发扬。

  其实,从事繁忙出版业务的黄健亮同样不忘笔耕,至今已发表有《明清朱泥壶的发展历程与署款文化》、《普洱茶在台湾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等多篇论文,著有《荆溪紫砂器》等书。他既在台湾演讲评析历代紫砂瑰宝展品,介绍台湾茶壶的流变与鉴赏,也到大陆南京等地细说孟臣壶。

  黄氏伉俪对介绍和传播中华紫砂与茶文化的执着,着实令人感动。

  黄健亮说,毫无疑问,紫砂工艺、紫砂文化源于大陆,但近数十年来,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使得大量的传世老壶或直接或间接从大陆、港澳、海外流转至台湾,形成了目前许多实物收藏于台湾民间,大陆反而较少见的局面。普洱茶也一样,由于台湾对普洱老茶保健功能的认识和喝普洱茶热潮的兴起要比大陆早十几年,因而有了今日较多老茶在台湾的收藏和屯积。因此两岸的紫砂和普洱茶研究,完全是可以互相取长补短的。

  “中国人的紫砂文物,留在大陆和台湾都一样,只要不落到外国人手里就好”,这是他奉行的观点。

  在台湾,只要你花一点心思去了解,你会发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它的几乎每一个组成部分,每个构件都有“发烧友”甚至精通者,文化的力量真是无处不在,无远不届。

责编:王京

   

文章引用自:http://news.cctv.com/taiwan/20060804/101403.shtml

Something is wrong.
Instagram token error.
1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0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