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品茶法
来自:煮茶论道的博客
茶叶开汤前先审查其外观,至开汤后先闻杯中茶渣之香气,以鼻吸三口气,评鉴香气之浓,淡,纯,浊以及有无菁味,烟味,焦味,油臭味,闷味等其它异臭。
再看茶汤水色,比较其浓淡,清浊及明亮度,等茶汤温度降至40-45℃时,取茶汤5–10cc,含入口中,以舌尖不断振动汤液,使茶汤连续与口腔各味觉细胞及黏膜不断接触而分辨汤质的甘醇,苦涩,浓稠,淡薄及其活性,刺激性,收敛性等。
以舌尖振动汤液之时,宜将口腔中之茶叶香气,经鼻孔而呼出,再度评鉴茶叶之香气,最后审视叶底,观察其色泽及茶芽之性质,老嫩,均一性及发酵程度是否适当。
轻啜一口适量的茶(约5CC),含在口中一会儿,让茶汤通行过整个口腔,用舌头循环打转,并且漱一漱,让茶汤和口腔中的空气混合,也使茶汤充分与舌头味蕾接触,并扩散到整个口腔后,再由鼻腔呼气,并经喉部慢慢咽下茶汤,这时候我们便可以尝出这茶汤的味道了。茶汤滋味以入口浓厚,新鲜富活力,苦涩少,入喉醇厚圆滑,甘润舒畅为佳。
为什么要漱一漱口呢?因为人的舌头辨味的敏锐部位不同,舌尖善辨甜味,两侧外边善辨咸味,两侧靠内边一些对酸味比较敏感,舌头后端则专司辨别苦味。为了要确定舌头每一个部位都接触到茶汤,所以必须让茶汤在口腔中多流动一下。
(注1)
喝茶后数秒,细审口腔壁,舌头,咽喉等位置的反应,即可分辨出茶味差异。
苦味分成两类
活苦:可转苦为甘的苦,苦而后甘,生津止渴。
死苦:久苦不退,如影随形。
涩味也分成两类
例如舌头和口腔壁,会有种粗糙的感觉(”儿茶素”的收敛性作用),这种”涩”还可化退。
(注2)
若收敛性太强,则会硬硬(台语称作”订订”)的感觉,这就是久涩不退的”咬舌涩”。
茶汤滋味
人之”嗅觉”较”味觉”灵敏(甚至会影响味觉的正确判断),茶汤热时所散发出来的香气较为浓烈(茶叶中的香气大多数是不溶于水的挥发物质),加上茶汤太烫,味觉细胞受强烈刺激而麻木,因此会影响正常茶汤评味。茶汤温度过低则味觉的感度差,且原溶解在热汤中的物质,随着温度降低逐渐析出,茶汤滋味会变为不协调,因此口感较差,但一些优质茶汤降温后,却另具特殊风味。
茶汤以温度45~50度C左右较适合,(这只是一般习惯数据)仍得依茶种和茶叶制程而异,甚至饮茶天气的变异都会影响。
(注3)
注1:人类的味觉是由味蕾接受味道分子的刺激,经由神经传导到大脑产生各种味道的感觉,食物的味道则由四种基本味觉(酸甜咸苦)组合而成。
注2:涩味属是碱性,会造成舌头和口腔的粘膜蛋白质,受了点伤害,因此一时丧失感觉故,它是茶叶里最讨人厌的味觉。但它对茶的品质与疗效,却有一定程度的贡献。涩味在半发酵茶的范围里与菁、苦一样,是无法避免的存在着,只是程度与性质上的差异而已,其形成的原因亦大致相似。
注3:以茶碗试茶,而闻菜底(叶底)的香味,当菜底香和茶水香几近时,这时茶汤的温度,最恰当。
原文 http://blog.sina.com.cn/u/4a82f079010007qs 以下为评论摘录:
相宜就好
2007-02-23 15:30:11 |
记得老师说过,口感和口味是不一样的! 后者是我们通常说的酸甜苦辣麻,前者是对水的软硬,酸碱等等的感觉,看了你的介绍,要明白些了! |
|
2007-02-23 16:36:44 |
哈哈,嗯,有道理,我这是转载的东西,也是准备参考的,顺便大家共享吧,这个话题内容很多,每位茶客心中都会有不同的泡法,但大体一致,所以,以上内容应该是对初入门的是个很好的参考,对于已经有所领悟的当然可以另外研究.
口感和口味应该不是一回事. |
|
2007-03-11 21:36:16 |
这也是适用于普洱茶上,但是个人觉的普洱生茶关于”菁味”,并不一定是差的,有些易武纯料,会较有臭菁味或腥菁味的,但这还是个人喜好的问题~烟薰味也可以是普洱手工杀青所留下的,也有野生茶的味道较特异,也有像烟薰味或皂甙味~
|
|
————————————-
<台湾壶普联盟总站>-有更多茶品
http://www.just-gem.com/
<台湾壶普联盟博客圈>-有更多普洱茶资料,欢迎加入!
http://q.blog.sina.com.cn/puerh
<潘俊宏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m/a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