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大立,必先要大破,所以连您认为是茶的这个东西,我都要给您打破了,要让您放下,放的干干净净,也可能这个大棒子把您打的很晕,那也是很好,都初步进入了“禅”的状态。
那什么是“无茶”,那“无茶”该怎么办?首先要解释一下,这里的“无”是禅宗的思维里的“无”,并不是世俗一般认为的一无所有,而是能容纳一切的无,“无”与“有”是同时存在,不一不异,是不能脱离“有”而言“无”,禅很多时候是用“无”去谈“有”,即入世又出世的态度,要打破您的惯性思维,是希望您跳脱出去。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大概都知道,其实这也是禅理。当您握紧拳头时,感觉很实在,但实际上手掌里并没有东西,当您放开手掌摊开时,感觉好像什么都没有,实际上您的手里可以放些东西进去了,这是对立又统一,并行不悖。
提出“无茶”即是要提起您的心念,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让您去参这个话头。什么是话头?话头就是念头未生之前或是将生之际的“那个”。“那个”是什么? “那个”作用可大, “那个”可以无有住处,但能生出万法。每个人都有“那个”,大家常常都在用,但也常常用而不知。在找到话头时,就进入了您的清净自性。所以全部的注意力都在“无”这个字的话头上,“茶”这个字就不见了,才是彻底的放下。“无”这个字是禅宗最喜参的字,它让人没个下手的地方,它不容您去思量,它不容去您去杜撰,会令人产生疑情,一面参一面疑,一面疑一面参,在无法思量的时候它就会成为一体。
还有另一个疑情。自己常常都在喝茶,试著问自己,“现在喝茶的这个人是谁? ”细细地,轻轻的在心里念:谁?谁?谁?谁?…不断下去,照顾的很绵密,渐渐就有可能进入禅的“入定”状态,对于日常生活的其它事,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培养定心,但疑情不要太强烈,反而不能使人入定,还是绵密柔软些来的好。
如此下去,最后“茶”及“人”俱空,但不是空无一物,您的疑团及整个心打成一片,愈来愈厚,越来越绵密,但您的外表及行为还是跟平常一样。突然之间,可能您打破了茶杯,或是跌了一交,一个突发事件!…心里闪过电光火花~啪!……啊! …疑团破了,就是在破的那个瞬间顿见本性。
原本您在“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状态,这时打破疑团,再看同样的山水,將会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再喝茶去,会觉得已有所不同。这个不同是什么留给您们去体会。我只可以说是非茶非人,即茶即人。(未完待续)